融资租赁:高速发展中遇到的“三道坎”

[复制链接]
查看4975 | 回复0 | 2012-5-28 10: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中国租赁联盟的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3月底,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已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000亿元人民币;而这一数字预计在2012年刷新至15000亿元。
  然而,即便仍处在3年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上,国内的融资租赁渗透率仍然不足5%,相比于成熟国家20%的相差甚远。
  “监管部门,市场主体,甚至融资租赁企业自身对行业的认知都不够”,中国租赁业委员会专职常务副会长屈延凯说,“外部环境和内部原因都限制了这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掣肘一:类贷款导致融资租赁渗透率不足4%(4%还是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租赁研究中心主任史燕平春曾撰文指出,国际上在统计融资租赁交易额时,仅统计以各类设备等动产为标的物的融资租赁交易。而中国近年来的交易中,许多偏好于做大单的公司,其所做的业务是城市基础设施、高速公路等不动产的融资租赁。严格地讲,这部分交易名为租赁,实为抵押贷款;实际的融资租赁渗透率低于4%。
  而这些业务中多是“类贷款”、“类按揭”的融资性租赁业务,利润较高的经营性租赁业务发展缓慢。国银租赁的相关统计数据就显示,2011年底整个市场中经营性租赁资产余额只有421.61亿元,不到融资性租赁资产的10%。
  迅猛崛起的厂商系融资租赁,更多地将此作为一种销售手段,以至于某些厂商为了争夺市场打出“零首付”的策略。可怕的是,其中很可能埋伏了巨大的信用风险——数据显示,除少数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品牌外,一般的工程机械生产商的呆坏账率已经达到将近30%。
  掣肘二:单一的融资渠道或催生周转压力及流动性风险
  单一的业务模式之外,单一的融资渠道也使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抵御和利润生成能力严重不足。由于银行授信是租赁公司的主要融资方式,租赁公司对信贷政策的调整非常敏感。某银行系租赁公司负责人对记者坦言,在信贷紧缩的情况下,“类贷款”模式则首当其冲。
  根据监管要求,金融租赁公司资本充足率需达到8%,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4%,流动性比例达到25%。反过来,由于资产规模不断扩大,金融租赁公司开始普遍出现资本充足率下降的问题,目前各大金融租赁公司纷纷寻求增资扩股。
  但作为非存款类机构,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依然非常有限。上述金融租赁相关负责人坦言:“以前还可以进行同行拆借,但在目前信贷规模紧张、融资成本较高的背景下,金融租赁公司解决资金困难的主要途径也只有追加资本金,股东借款。”
  国银租赁董事长王翀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没有很好解决中长期资金来源”是目前中国租赁公司全行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和障碍,这个现象到一定程度的话,周转压力和流动性风险非常容易产生。
  掣肘三:制度体系滞后制约租赁公司业务发展
  现有制度体系的滞后同样使得租赁行业磕磕绊绊。
  比如,融资租赁业务是在《物权法》中“使用权与所有权可分离”的法律原则上得以开展的,然而,尽管法律上明确了这种可能性,但是由于缺乏对统一物权登记的规定,执行起来效果受限。“一旦出现租赁物被抵押,或者租赁物被重复租赁等情况,租赁公司就会很被动。”北京市汇融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张稚萍表示。
  而由于融资租赁业务涉及各个行业,因此与产业政策有很强的关联性,而在其他行业的政策制定上,融资租赁业务的适用性却完全没有考虑在内。
  另外,一些产业的市场准入和指标设定也使企业倾向于“购置”资产而非“租赁资产”,比如在评定甲级资质工程企业的时候,审批部门会对企业资产拥有量设置数量门槛,但是按照会计学的统计口径,融资性租赁享有物权,而经营性租赁则不能,这大大削弱了后者业务在企业中的接受程度。


信息出自中国经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新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