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政府采购中存在排斥国货的现象。比如,在装备制造业招标采购活动中,一些招标文件设置歧视性条件、违法限制国产设备使用的做法就比较突出。这一现象令人深思,政府采购怎么“反向操作”搞起“国货歧视”来了? “国货歧视”的一个被认为可以理解的理由,是“国货质量问题堪忧”。对于一般普通百姓而言,国产品牌与外国品牌,哪个质量好用哪个,这是其权利和自由。但也有一种倾向值得重视,有人总以为外国品牌的质量好,同等质量条件下,也会优选外国的。这种妄自菲薄、外国的东西就是好的心理,也是要不得的。
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尽管取得长足进步,但一些产品与外国在质量上有差距,也是现实。要求本国产品迅速与外国产品的质量全部比肩,同台竞技、择优使用,也是另一种“拔苗助长”。本国国民尽管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但如果都看不上国货,那也不利于国货的成长壮大和参与国际竞争。因此,对国货给予宽容,同等条件下优选,也是应该的。
相比较而言,政府采购并没有如普通百姓一样的权利和自由。因为各国政府采购政策和实际情况大都是向本国产品倾斜的。消息称,在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政府公务用车都是国产汽车,美国要求政府必须购买50%的国内原材料和产品。中国也理所当然地要求政府采购要国货优先。
政府采购必须坚持国货优先,就在于政府采购体现的是一种良知与导向。因为政府资金来源于本国纳税人,它的使用应当有利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货优先采购就是一个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持。如果政府采购也搞“国货歧视”,则说明政府对国货也没有信心,这就在社会上形成一种错误的价值导向,对于国货的发展更是致命性的。国货要全部发展到与发达国家产品比肩竞技,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首先就需要政府来给。只有政府带好头,国民才会跟从。
来源: 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