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辆130防爆车辆,配属给苏联内卫部队,类似于我们的武警,想得比较周到,还配有临时指挥交通的红绿灯,车顶是一个防弹玻璃观察窗,注意观察窗前后的像晾衣架一样的通信天线。
后部,依然有红绿灯,那根金属圆柱就是刚才看到的通信天线的升降支架。
别误会,这不是运猪的,他是只有苏联人才会想到的城市公共汽车,使用130底盘的拖车结构。
这是一部使用130底盘作为道具的电影片段,在浩如烟海的汽车里,导演偏偏选中了130,不能仅仅说是偶然,因为他看似瘦弱的身躯其实很结实。
130一跃而起,不知奔向何方!
这就是他的对手,一辆重型货运拖车。
大象和蚂蚁即将对话!
聪明和结实的130,选中了对手最脆弱的底盘上部驾驶舱,一头扎进去,穿过蟒蛇的喉咙,进入他长长的身体
再从蟒蛇的尾巴破茧而出。
杀敌3000,自损800———发动机已经飞出机舱外,但车体完好。
★ 131型6轮驱动中型军用越野运输车
如果你足够细心,则会在阿富汗战争题材的纪录片或电影中,如《第一滴血》,看到下图所示的一幕:架设在131型6轮越野运输车上的ZU-23型23毫米机炮,灵活的旋转着,向可能存在游击队阵地的可疑目标倾泻火力——苏军的辎重运输车队是阿富汗战争链条中最为脆弱的一环,从前苏联中亚加盟共和国到喀布尔的500公里崎岖山路,游击队四处出没(与强大的侵阿苏军正面对抗是没有出路的,唯一的机会在脆弱的后勤运输线),而苏军后勤运输长龙的对抗方式,就是呼叫武装直升机以及依靠随队坦克、步兵战车的掩护,而每一个长龙般的运输车队中,则是大量夹杂着这种使用灵活、火力强大的“131人工弹雨抛洒车”。甚至在侵阿苏军许多兵营、军事基地,这种车辆也被作为重要的自卫手段,而在几年前发生的俄罗斯车臣内战中,他依然无处不在——这个简单可靠的战地发明,显然深得士兵欢心。
作为一种配置丰富、能力非常全面、可靠耐用、使用灵活、适应性强的中型军用越野运输车,利哈乔夫131与另一种同级车型、也就是卡姆斯基汽车重工联合体的375型(二者外形很容易混淆),共同成为红军辎重部队中型越野运输车的基础装备,在苏军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从1966年定型后,至今仍在生产——也许他的设计师早已去见马克思了,但他还健康的活在人世。
1958年,131开始了最初设计的工作,他最初的雏形和最终的样子差异较大。
1959年,131设计定型,最终演变成下图的模样,但由于利哈乔夫繁重的军工生产任务,其第一批量产直到1966年才开始,直到今天这种生产仍在继续,而且当年定型后就再也没有什么较大的改进——显然,他的设计非常成功。
它采用一台8缸水冷汽油机,功率150马力,载重3.5吨,配置液压助力转向、防水点火系统、中央轮胎调压系统、寒区发动机预热系统、牵引力4.5吨的前置绞盘(用于自救或施救),最高车速80公里,可涉水1.4米深。
作为一辆中型越野军用运输车,他的配置非常丰富,甚至拥有重型车辆才有的中央轮胎调压系统,他的悬挂系统设计出色可靠,使他具备了的优异的越野能力,稍后他将为我们动感的炫耀他的悬挂,也通过他,我们可以了解这些笨重的军用运输车拥有出色越野能力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就131而言,他和535/537一样拥有很多FANS,他们干脆把它当作SUV使用。如果你无法找到535穿越西伯利亚森林,则完全可以考虑他,你也许想到了本贴开头第一张照片中的那辆157“老解放”,样子似乎和他差不多,但他们的能力完全不同,如果中苏当时还在蜜月期,则我们最终成型的、延绵几十年的“老解放”创业故事,也许该由131谱写,而不是落入157的魔掌。
由于量产计划的意外推迟,131比157晚出生很多年,但他一现,就迅速全面的取代了157。
131和他的FANS们。这辆纯粹的底盘原属于前东德人民军,轮胎上的那根“横圆柱”,就是其中央轮胎调压系统的一部分。
一辆苏军广泛使用的131型兵员输送车,车厢左右两侧各有一排折叠板凳,可容纳16人——当然载重量实际不止,但他需要保持越野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