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工业的落后不是我们这代人的错,但赶超世界先进技术的任务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衣成双特意嘱咐记者,一定要将这句话写到文章之中。朴实的话语透着沉重的责任和使命感,而他也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地履行着这种责任与使命。这就是“改装狂人”衣成双,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从与装载机结缘的那一天起,装载机改装与技术创新就成了他生活的主要内容,也成了他毕生的理想与追求。 衣成双与柳工高级工程师刘良在第二台装载机前进行技术交流 “疯子”与“一堆废铁”的华丽转身 15年前,在林场工作的衣成双开始接触到第一台装载机,仅凭一时的冲动,用2 500元购买了一台已经报废的抓木型装载机。当时,装载机应用还不是非常普遍,仅存在于一些大型的施工单位,所以租金比较可观,衣成双一心想着将这台已经报废的装载机改装成可以为他赚钱的工具。虽然有过驾驶拖拉机的经验,但是他对装载机的认识几乎为零。衣成双回忆说:“周围的人都认为我是疯子,连装载机都没见过几次就要改装装载机,简直是天方夜谭。” 衣成双只有小学五年级的文化水平,不得不从头学起。他开始经常逛书店、旧书摊,寻找专业书籍,如饥似渴地学习。经过不断摸索,第一台装载机的动臂、铲斗、驾驶室等都逐步被设计并制作出来,甚至液压系统都经过了改装,没有资金购买新液压缸,他就买废旧推土机上的液压缸改装之后再使用。为解决一个问题他可以整夜不睡,几番周折,第一台装载机终于能够完成基本的动作,但是能不能在工地进行作业还是个未知数。他兴奋地开着改装过的装载机上了路,刚上路却被交警拦住,由于没有相关证件,被罚款200元。出师不利的他将装载机开到工地之后,刚工作了一会儿,液压系统就开始发热而无法工作,现实又给了衣成双重重的一击! “脑子一片空白!”衣成双这样描述他当时的状态。虽然是仅花了2 500元购买的设备,但是后期改装费花了3万元左右,其中还有1万元的高利贷。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让衣成双沮丧到了极点,不过他没有被困难击垮。已经付出了那么多,不能半途而废,他继续寻找失败的原因,终于发现是液压系统的匹配出了问题,于是向朋友借钱购买了新的齿轮泵,再次改装。最后,第一台装载机终于能够正常工作了,勉强工作一年之后,衣成双还清贷款并赚回了本钱。被别人称为“疯子”的衣成双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他的汽车、工程机械修配厂也正式开业,生意红红火火。 衣成双第二台装载机正在进行作业 思想转变,走上申请技术专利之路 衣成双本来可以过上安稳的生活了,但是经过这次装载机改装的过程,他深深地喜欢上了改装装载机,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对于装载机技术创新的痴迷也彻底改变了衣成双的生活。但是这些没有令他更加富有,因为大部分收入都投入到了装载机改装之中,他的生活也由此变得有些拮据。 如果说改装第一台装载机完全是一时冲动,那么改装第二台就寄托了衣成双更多期望。衣成双第二个改装目标是一台1.5 t级装载机,那时装载机上的发动机、变矩器、前桥和变速操作阀等都被拆走,花费1万多元购买的实质上是一个装载机的骨架,不过这也给了衣成双充分的改装空间。 1997年,第二台装载机改装成功。发动机由原来的涡流喷射改成了直流喷射,启动更加灵活;动臂上液压缸的支点也被改装,使得掘起力和作业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轮距加宽,使得整车的稳定性得到了大幅改善;操作系统由4杆操作杆改成了2杆操作,提高了操作便捷性。此外,第二台改装装载机采用了全玻璃驾驶室,视野十分开阔,在同内当时已经较为先进、美观。 改装后的装载机曾与某企业生产的3 t级产品做过对比,作业效率甚至优于对比产品。工地上的工友甚至怀疑衣成双的装载机是进口产品,这无疑给了衣成双莫大的信心和成就感。但是一件事让他的想法有了改变,也使他开始走上了将技术创新申请为实用新型专利之路。 1995年,衣成双与《工程机械与维修》偶遇,从此开始不断地从中学习维修改装技术,并长期关注于中国工程机械市场。2002年,杂志上的一则新闻引起了衣成双的注意,他曾在改装时应用的2杆操作技术被一家生产企业申请了专利并作为产品的一个卖点推向市场。他感触良多,由此开始寻求与企业合作,将自己多年来的一些技术申请专利,真正推向社会。在与企业的接触过程中,衣成双认为,“生产企业的思想太保守,不重视技术创新,产品技术更新换代很慢。他们的改装更多的以利益为驱动,并不是真正为了给用户带来实惠。随着装载机市场销量的不断提高,他们更加乐于安于现状,没有进行技术改进的强烈愿望。”衣成双在使用第二台改装装载机进行作业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改进,经过2年的时间,第二台装载机已经基本成熟,他也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开始应用于第三台装载机的改装之中,“我在挑战自己,让装载机更加节能降耗、效率更高、稳定性能更强、外形更美观,在不断地改装中使装载机的性能不断地提高。” “我有我的追求,我有我的乐趣” “曾经为了改装第一台装载机,连续2年过年都没买过肉,对于妻子和孩子亏欠太多。这些年过得也是十分拮据,朋友和家人都希望我正经做生意,认为改装装载机是不务正业,但我对改装已经非常痴迷。”回忆过去,衣成双心里充满了对亲人的愧疚,眼神中却透露着坚定与希望,他对记者说:“曾经有人投资千万让我转让专利,也有企业愿意给我工程师的头衔与我合作,但是都被我拒绝了。我的技术可以转让,但是我希望能够转让给国有大型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真正地提高国内装载机的技术水平并为用户带来实惠,并不想贪图一时之利。” 2007年,他开始进行第三台装载机的改装。第一项应用的专利是后轮转向系统,目前大部分装载机应用的都是折腰转向,后轮加装转向驱动桥后,前后轮转向同步,转向角度是原来的2倍;第二项是全浮式驾驶室专利的应用,工程机械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原来的驾驶室舒适性很差,衣成双将气囊引进到驾驶室下面,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作用。虽然成本有所上升,但是舒适度有了极大的提升,比单独的悬浮式座椅的效果好很多;第三项是单杆操作,在工作装置操作杆上加装变速操作按钮,形成工作装置及变速装置的单杆操作,前进、后退、起落、收杆等等均由一个操作手柄来操作;第四项是可侧翻式驾驶室,通过液压缸的作用可以使驾驶室向一侧倾斜,从而使得维修更加方便快捷。此外,整体可拆卸式挡泥板的应用也使得维修更加简便易行。 限于资金的原因,第三台装载机并未改装完成,但衣成双对他的第三台装载机有着很大的信心,而且衣成双已经想到将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应用到第四台装载机的设计之中,从而给装载机的维修带来便利,他希望装载机驾驶员都可以快乐地工作。对于国内装载机制造企业,他建议研发人员真正深入到一线,感受作为驾驶员操作装载机时的实际情况,然后再进行技术上的创新,不应该仅仅坐在办公室对着图纸苦苦思索,做一些不痛不痒的改进。衣成双说:“对于技术改进,我认为生产企业不应过多的考虑成本因素,技术的创新不仅仅在于外表涂装的变化,也不仅仅在于使得设备采用了轻量化设计,而是要真正做到节能降耗,提高工作效率。” 衣成双非常希望他的第三台装载机能够在工程机械展会上与相同型号的国外装载机品牌一决雌雄,“不管前面有多困难,我还要继续做下去。我的生命就已经跟装载机技术创新绑在了一起。我有我的追求,我有我的乐趣,希望中国的工程机械能够真正地战胜国外品牌!我仅仅是一个中国农民,通过我的努力,我敢向国外品牌亮剑!”衣成双信心满满。 衣成双的装载机亮相BICES 2011 点评 15年来,衣成双已经申请了包括“带有后轮转向的装载机”、“轮式装载机的双置转向装置”、“一种装载机操作装置”、“一种侧翻式驾驶室”和“全浮式驾驶室”在内的共5项专利,并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但是这些专利的实际应用价值有多少?衣成双多年的心血会不会付之东流?为此本刊特别邀请了业内装载机技术专家刘良臣先生对这5项专利的技术含金量以及推广应用价值进行了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