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车网 首页 资讯 老车 查看内容

沧州造中国第一辆400吨公路平板

2023-8-31 05:01| 发布者: 巨车网| 查看: 1447| 评论: 0|原作者: 沧州党史研究室|来自: 《鉴证沧州》

摘要: 追忆四百吨平板制造历程,感受火红年代“工作热情”。
  编者的话:1974年,我市因建设一座年产30万吨合成氨化肥厂的需要,受命由沧州地区制造、沧州市主造一辆500马力牵引车、400吨公路大型平板车。在当时时间紧、任务重、设备差、技术力量薄弱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在党政军民齐心协力、奋斗拼搏下,在全国各地相关单位积极无私的全力协助下,仅仅99天就胜利完成了我国第一台400吨大型平板车的制造任务。1974年《红旗》杂志第12期以《小厂也能造出400吨大平板车》为题,报道了沧州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将大板车制造成功的事迹,在全国引起了积极强烈的反响,也在新中国经济建设史册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400吨大型平板车成功制造的事迹,给我们留下了一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众志成城、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目前,在我市强力推进的“五城建设”活动中,在全市上下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强市的进程中,这种精神风貌依然值得我们学习、践行。

载重400吨大型公路平板车
 
  沧州造400吨大型公路平板车:这辆公路平板车包括500马力牵引车(坦克机车)和400吨平板车两部分,平板车全长33米,宽3.8米,高3.45米。有96条9.00-20轮胎,全轮转向。

  1973年9月,中央决定在沧州建设一座年产30万吨合成氨的化肥厂。在进口设备中,有39件超长、超宽、超重。最长的57米,最大直径5.5米,最重的326吨。其中有5件,铁路无法承运,唯一的办法是用400吨公路平板车运输。但是,国内没有这样大的平板车。靠进口,不仅要付出几百万元外汇,而且交货时间长,拖延建厂时间。因此,国家计委、国家建委、燃化部、交通部和省委、地委做出决定,由沧州地区制造,以沧州市为主造,并在1973年9月30日批准了超限大件运输方案。这样,上级就把制造载重400吨公路平板车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沧州市。

  接受任务挑重担

  1974年1月2日,沧州化肥厂开工建厂动员大会召开,地委代理第一书记张屏东、副书记阎国均、市委副书记刘怀忠到会讲话,从此拉开了沧州化肥厂建厂的序幕,同时研制400吨公路平板车的任务也提上了领导的议事日程。为了加强具体领导,经地委批准,1月10日,沧州市委成立了“制造400吨公路平板车会战指挥部”,市委副书记刘怀忠任主任,市委常委贾跃华、张文戏等13人任副主任,从市革委有关部门抽出一批干部和交通局正副局长,组成指挥部办公室。还从30多个企事业单位抽调了107名思想作风过硬、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人、技术人员,集中到指挥部,组成装配队伍,负责总装。
 
  1974年1月14日,沧州市委召开了由各行各业代表参加的制造400吨公路平板车誓师大会,会上提出了“抓大事、促大干,全市人民总动员,‘五一’开出大板车,誓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口号。市委关于组织制造400吨公路平板车大会战的决议和广大群众见面后,全市人民欢欣鼓舞,决心为支援化肥厂建设,支援农业大上做贡献,各行各业的广大群众也纷纷请战。会战指挥部一天时间就收到决心书、请战书70多份。有的工人在决心书里写道:“我们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我们坚决发扬席棚子底下创大业的自力更生精神,战胜一切困难,造出大板车!”
 
  要想造这样载重400吨的大平板车谈何容易!沧州市是个刚发展起步,只有十几万人口、一万多名工人的小城市。工人队伍年轻,技术力量弱,底子薄、基础差。全市几十个小工厂,大多设备简陋。好的设备少,“老爷子”设备多,土打土闹的自制设备多。有时生产一个零件,要跑几家工厂才能完成。不利条件下完成艰巨任务,形成一个相当大的矛盾。对此,会战指挥部反复学习、酝酿,主动下去和工人群众商量,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讨论。他们回顾了沧州的工业发展史,如发电厂六千瓦机组扩建工程能够当年施工、当年投产,红旗橡胶厂的补带工人能够造出9.00~20汽车轮胎,机床厂原来铸大锅的工人能造成12米龙门刨床,在当时的条件下,看来都是不可想象的。但是,经过广大工人群策群力,都办到了。“现在条件比过去好了,难道就不能搞出大板车?”沧州市的工业发展史,是一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史。过去的胜利,靠的是自力更生精神;夺取今后更大的胜利,同样要靠自力更生精神。有了为社会主义祖国多做贡献的雄心壮志,任何艰巨的任务都能完成。会战指挥部的同志们坚信:有优越的社会制度,有中央和省、地委的关怀、领导,经过大家的努力,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不利条件一定能转化为有利条件,大板车一定能够造出来!


  攻坚克难攀高峰

  用什么办法造出大板车?仍然有一场争论。会战开始后,有的人看到装配队伍两手空空,缺这少那,就像是“没有金刚钻,硬揽瓷器活儿”。但是,工人群众说得好:“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小攻大,以土攻洋,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制造大板车,首先需要一座高大的厂房。新建至少要花十几万,而且时间来不及。“发扬老传统,再搭个席棚干!”一时间,竹竿苇席,捆捆绑绑,几天的功夫,搭了一个高大的席棚。数九寒天,工人们说:“席棚一样能挡风寒,一样能开出大板车。”没有校正牵引车大梁的百吨液压机,工人们就把大梁分段固定,用千斤顶一点儿一点儿地校正。没有为特大工件钻孔的摇臂钻,工人们就以小攻大,用小台钻、手电钻,围着大件一个一个地啃,照样钻出了几百个孔。没有加工油缸的特种机床,农机修理厂的工人就土法上马,改制车床的工夹具,使普通车床具备了特种车床的效能,加工了28套油缸,不仅提前完成了任务,而且质量超过了设计要求。
 
  在制造大板车的会战中,广大群众聪明才智的发挥令人惊叹。锻压厂62岁的老工人于成庆,正在办理退休手续。听说要造大板车,他手续不办了,提出要为造大板车再出一把力,等大板车造出来再退休。领导批准了他的请求。春节期间,他一天也没休息,一个人看两台锯床,和青年小伙子比着干。沧州铁路机务段的一名老工人,因女儿参加大会战顾不上回家吃饭,就把晚饭送到工厂。到车间一看,也被火热的劳动场面吸引住了,袖子一绾就干了起来,直到深夜12点才回家休息。商业物资部门的业务员,听说大板车会战需要一个小型鼓风机,沧州买不到,立即跑到80里以外的泊镇,亲自把鼓风机买回来背到会战现场。就这样,全市发动起来了,人人关心大板车制造,个个争着为制造大板车做贡献。
 
  “千方百计”来自群众。依靠群众,力量无穷。公路平板车包括500马力牵引车和400吨平板车两部分。分动箱是牵引车上的关键总成件,结构复杂。装配队的同志们跑了一些兄弟单位,既找不到图纸,也找不到现成件,只好自己设计。承担分动箱设计任务的是从七八个单位赶来参加会战的十几名工人和一个技术员。他们群策群力,大胆地设计出初步方案后,拿到群众中去讨论,反复修改草图。为了解决分动箱的散热问题,保证分动箱在使用时各部件机械性能良好和运转正常,老工人李明奎多少天来绞尽了脑汁。他是一个有着30年修车经验的老工人。13岁被迫当童工,修的都是一辆辆洋车。如今,他亲身参加制造400吨公路平板车的战斗,心里充满了自豪感。一天晚上,他和一个工人找到技术员,集中对散热问题进行讨论,一直持续到黎明,散热问题终于解决了。制成后的分动箱,超过了设计要求,经过多次试车证明,运转正常,散热良好,比一般分动箱具有明显的优点。
 
  板车需要100多只轮胎,根据设计要求,大小和普通9.00-20汽车轮胎一样,而负荷却要由1.55吨增大到5吨。这种大负荷的轮胎,国内订不到货,国外资料也查不到。面对这个技术难关,红旗橡胶厂的工人,心红志坚,一心要把它攻下来。他们根据制造普通轮胎的经验,设计出一个加大内压,增加帘子布层数的特种轮胎草图,带着它到外地学习、求教。“三结合设计小组”的几名同志,跑了好几个城市。许多兄弟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热情地帮助他们修改方案、验算数据,草图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但是,也有几位工程技术人员说:“许多资料明文规定,不能通过增大内压和增加帘子布层数来增大负荷,这个任务你们干不了,还是退掉吧。”参加过试制普通汽车外胎的老工人白凤武激动地说:“创新路当然要有条件。这些条件,要靠我们的双手创造。如果各种条件都具备了,那还用得着我们去闯?”他们对已有资料进行了认真分析,制定了科学完整的生产方案,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为了改装一台成型机,维修工和操作工一起,奋战了20个昼夜,反复装、拆、割、焊十几次才改制成功。轧胶工人为了争取时间,保证质量,精心选料,准确配比,连续奋战50个小时。轧胶车间就设在几年前搭起的一个席棚里,工作条件差。50个小时连续作业,炭黑呛,焦臭熏,人们头昏眼花,嗓子苦涩发干。工人刘凤海吐了,大家把他拽下来休息,可同志们回到车间,他又回来了。别人劝他,他说:“咱们造的是‘争气’胎,紧要关头决不能下火线!”任务完成了,工人们都变成了“黑人”。当他们在澡堂内还没有洗掉身上的炭黑时,听说有一片胶片不符合质量要求,大家马上又赶回去翻仓查找。青年工人小马因长时间不休息,洗澡时泡在水里睡着了。醒来听说同志们去翻仓,他赶紧穿好衣服立即返回库房。工人们把库房里四五吨轧好的胶片重新翻了一遍,直到找到那张不合质量要求的胶片,才回去休息。工人们就是以这种不怕疲劳、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胜利完成了大板车特种轮胎的试制任务。
 
  焊接大梁也是一场硬仗。板车大梁全部采用16锰钢板,这种高强度钢板的焊接工艺,沧州市所有焊工没有一个人干过。在燃化部派来的焊接技术人员王连印的指导下,培训了100多名焊工,又从中挑选了24名边干边学。主梁是大板车的脊梁骨,两段共长21米,弯不平度要求不能超过1‰。为了保证质量,防止主梁变形,工人们连续作战,多台电机同时作业,实行对角焊,一气呵成。8把焊枪同时上阵,8名操作工人争分夺秒地干。烟熏火烤,汗流进眼里,烟呛了嗓子,大家毫不在意。周围的同志把水送到嘴边,他们顾不得喝,领导劝他们休息,他们也不下火线。十几名工人连续三天没有离开车间,眼睛都红肿了。正当大家干得起劲时,突然发现,参加焊接的工人多了一个。领导让他停下焊枪,拉下面罩,才知道是老焊工盛玉歧。大梁焊接前,他正患肝炎,没让他参加,他就偷偷跑来参加战斗。一看他腿肿得老粗,脸上冒着汗珠,大家都劝他回去休息。他激动地说:“让我焊一段吧!造‘争气’车我不出一把力心里不安啊!”老工人贾全生,从焊接开始一直手不离焊把,长时间用力,加上外面冷风一吹,手肿得很粗,伸都伸不开。别人劝他休息,他风趣地说:“你看我这手伸不开,那就是它不想离开焊把,干脆照顾照顾它吧。”于是,焊把攥得更紧了,干得更欢了。共产党员张恩洪,眼被电弧光刺伤了,加上几天没睡觉,眼里就像扎进了蒺藜,疼得睁眼、闭眼都很困难。由于劳累、困倦,他浑身像散了架一样。但他想到盛玉歧、贾全生等十几个工友,都在顽强地战斗。自己是个共产党员,越在关键时刻,就越要挺起腰板,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他拿起焊枪大声说:“同志们,现在是考验我们的时候了!我们要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铆足劲,为夺取最后胜利,干哪!”他这一声喊,人们的斗志更旺了。63个小时的激战,主梁焊接成功,测量结果,误差仅0.3‰,超过了设计要求。

 
  车架一节重20多吨,由500多块不同形状的钢板焊成,把焊缝连起来,有6里多长,焊条要用4吨多。为了保证质量,需要使车架多次翻转,以保持平焊,可是席棚里没有天车,全市也没有这么大的吊车。怎么办?板车组多次召开“诸葛亮会”,大家动脑筋,想办法。组长于昆标和李金星更是连走路、吃饭都在琢磨。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他俩经过一番思考,终于提出了一个简便的方案:车架两端各焊一根轴,用固定在土龙门吊上的多根导链吊起,再放在两个坚固的铁架上,车架就可以随意转动了。土办法赢得了时间,全部焊接任务只用了原计划时间的一半就完成了。
 
  1974年4月21日,大板车全部组装完毕。需要用车架翻身的办法,使轮脚朝天的大板车站起来。这又是一场紧张的战斗,也是夺取大板车总装胜利的最后一仗。现场上,各级领导赶来了,医生背着药箱赶来了,刚下班的工人没有回家,也到这里来了。起吊开始,20多个工人紧闭着嘴,憋足了劲,10副导链一起动,把大板车吊起来。周围的同志,都屏住呼吸,注视着大板车,恨不得把自己的全身力量也使上去。突然,“啪”的一声,一根拴导链的钢丝绳6股断了5股。人们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导链断一根,其它导链就会跟着断,导链一断,整个板车就会从近2米高的高处掉下来,结果不堪设想。这时候,共产党员冯文升、青年工人田万明抄起钢丝绳,一个箭步窜到板车下面。50多吨重的板车悬在两个人的头上,周围的干部工人,手心都攥出了汗。但冯文升和田万明没有想到个人安危, 5分钟过后,险情排除了。
 
  板车翻身的消息传出后,人们轰动了。有的嚷:“板车翻个了!”听到这个消息,人们急着问:“大板车没有开出来怎么就翻了?”但是,他们哪知道,这时,我国第一辆载重400吨公路平板车已经威武地站起来了。看到大板车的雄姿,广大人民群众欢欣鼓舞……

  团结协作出佳绩

  仅仅99天就胜利完成了500马力牵引车、400吨公路平板车的制造任务,是和全国各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援、团结协作分不开的。直接参加这次会战的单位59个,全国各地协作单位45个,加上本地区的110个支援单位,共214个。在直接参战的单位中,除市属企业外,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沧5个部队,有省属、地属在沧的7个企业,有交河、沧县、河间、盐山4县的12个企业,还有沧州铁路机务段。全国各地的协作单位在支援平板车会战中,表现出来的满腔热情和高尚的共产主义风格,使沧州人民受到了一次生动的政治思想教育,进一步增强了沧州人民搞好平板车会战的信心和力量。
 
  直接参加这次会战的沧州驻军562部队、1870部队、4787部队、4811部队和沧州军分区,发扬了解放军的光荣传统,从各方面给了会战指挥部很大的帮助。部队的领导同志表示:只要部队有的,要啥给啥。他们从精神上、物质上、人力上给了会战指挥部很大的支援。

  外省、市的兄弟单位,给造大板车提供了无私支援。上海拖汽公司专门召开了所属8个单位的会议,提出“沧州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援什么。沧州的同志们提到的问题,我们要立即解决。沧州的同志们没有想到的问题,我们也要为他们想到。”上海的工人同志,不仅帮助设计图纸,确定方案,把他们制造300吨平板车的经验和运行中遇到的问题主动介绍给沧州,而且还派来了制造300吨平板车的技术设计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上海工人表示:“制造我国第一辆400吨公路平板车,这不仅是沧州的任务,也是我们的任务,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任务。”沧州装配组的同志去北京学习制造驾驶室的工艺,北京汽车修理公司不仅向沧州的技术人员传授技术,还主动支援了沧州一批原材料和冲压件。天津市第二锻压厂在为大板车加工一批大件时,有的大件他们加工有困难,就积极主动地到兄弟单位去求援加工。一方有困难,八方来支援,这样生动的实例,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出现,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试车成功显神通

  这辆全挂公路平板车,包括500马力牵引车和400吨平板车两部分,全长33米,宽3.8米,高3.45米。由22269个零件和116个轮子组成,自重135吨,时速最高36公里,板车由两节组成,可连挂两节,也可单挂一节,还可将两节分开,承运超长大件。大板车全部组装完毕后,1974年4月22日进行了400公里磨合试车,其中拖带板车120公里。1974年“五一”节,大板车载满群众代表,雄壮地开进了沧州市体育场,主席台上悬挂着“400吨平板车试制成功暨‘五一’节庆祝大会”的巨大横幅。交通部副部长陶琦出席并剪彩,市革委会领导在大会上讲了话,隆重庆祝磨合试车成功。5月14日到16日进行了首次负荷试车,分别经210吨、267吨、310吨、355吨、380吨、411吨6次试验,各经2300米6个转弯。试车证明,牵引车、板车各总成机构均运转正常,性能良好。车行驶时起步平稳,转弯灵活,气路、油路、液压、刹车等系统工作正常。

  为进一步鉴定沧州市500马力牵引车和400吨公路平板车的技术性能,沧州市革委邀请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在交通部派来代表指导下,于1974年5月21日到5月22日,举行了负荷试车鉴定会议。到会的有交通部的王雷、王华鹏、王今明、陈恒廉、陆士井,河北省交通局王宝利、汪祖年,上海市交通局“300小组”徐文广、张林春,沧州化肥厂建设指挥部刘少农,沧州地区交通局王景隆,沧州地区车辆监理所刘长会,沧州地区科委王清,北京军区装甲兵1870部队王安然,空军562部队张孟赳、李明奎,参加会战的工人、技术人员代表王福生、李金星、程铨、汪一海,沧州市革委贾跃华,沧州市交通局白雨田、张恩孚,沧州市科技组李景瑞、葛振岭,沧州市大件运输队周永泽、俞坤标,沧州市红旗橡胶厂郭英、石磊,沧州市革委400吨公路平板车会战指挥部办公室徐宗余、彭振栋、芦金海等32人。《河北日报》、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沧州日报》也参加了会议。会上听取了会战指挥部的汇报,又进行了411吨、2300米负荷试车,对牵引车、平板车的性能数据进行了考核。再次证明了牵引车、板车各总成机构运转正常,性能良好。

 
  牵引车:全桥全轮驱动,牵引能力大;双前桥液压助力,转向灵活,转弯半径小;后桥装有轮边减速,传动件受力较轻;自行设计的分动箱,结构合理,操纵、拆装方便,散热性能良好;驾驶室造型较美观大方,司机视域宽阔;设有空气启动装置,发动机启动可用电力,也可用空气,启动可靠。

  平板车:采用液力平衡,独立悬挂,各轮受力均衡;全轮转向,动作较准确灵活,转弯半径较小;液压系统采用航空元件,结构紧凑,工作可靠;自制的9.00~20载重500吨特制轮胎和16锰钢板轮辋,负荷力较大。

  这辆全挂车,在上海市交通局的具体帮助下,设计比较合理,对国产定型车总成部件的选用比较合适,特别是独立转向、分动箱、板车大梁、轮胎、轮辋等总成和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比较成功。经载重试车,起步平稳,转向灵活,各部工作正常。根据上海同志介绍的300吨公路大板车的使用实践经验,和这辆车的设计数据与试车结果,一致认为可以交付使用。
 
  400吨公路平板车的研制成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肯定。平板车在试车及运输过程中,沧州街头、公路两旁万人空巷,男女老幼纷纷前往观看。1974年9月28日,《河北日报》发表了沧州市研制成中国第一辆载重400吨公路平板车的消息和通讯。《红旗》杂志在1974年第12期以《小厂也能造出400吨大平板车》为题,报道了沧州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将大板车制造成功的事迹。1978年,沧州市交通局大件运输队获得河北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地革委命名的学大庆先进单位荣誉。1978年3月,在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奖。

 
  1975年6月,沧州化肥厂大型化肥生产设备由国外运至天津港,转装驳船运到黄骅李家堡海运码头上岸,再由平板车经91公里安全运至沧州厂区。1979年之后,平板车又先后承担完成了任丘油田、冀东水泥厂、石家庄上安电厂、广东省四会热电厂、新疆鄯善吐哈油田等国家重点项目大型设备的运输任务,显示了400吨公路平板车的神威。

 美术作品中的400吨平板

年画中的400吨平板


  中国第一辆载重400吨公路平板车的研制成功,是新中国成立后沧州经济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大事件,已载入新中国的辉煌史册。

1

鲜花

握手

路过

雷人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